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

對英文縮寫的迷思

前陣子老闆要我研究什麼是C2M,並對內做個presentation,我也有把心得整匯成一篇文章,在這裡

我的結論為,C2M就是客製化 + 按需生產 + cut out the middleman
落實上最大的障礙也都還是跟以前一樣,工廠的轉型、後台的整合能不能跟前台做良好的連結,能一路都用數據帶動,好例子可以看紅領集團的魔幻工廠,失敗的例子就是必要商場。

一路查下來就越覺得,這完全不是什麼新概念,雖然用英文,也不是歐美來的名詞,只是中國商人創出來的噱頭。其實O2O也差不多,都是新瓶裝舊酒,就會有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。



但其實也不是只有中國人愛用這招,在英國念書的時候,教我們cross-culture management的教授,熱愛"guanxi"一詞,其他堂課也是,只要講到在中國做生意,guanxi就一定會出來,彷彿那就是企業們在中國市場做不好的癥結(或藉口)。

guanxi就是"關係",但在這裡又特別指特殊的人脈,能夠幫你打入市場或跟策略性商業夥伴牽線的人脈。(衍伸出來還有the idea of 'face',也就是面子,是維持關係的一個關鍵)。

(但在今年經濟學人公布的crony capitalism index裡,中國只排到第十一,台灣還高一位....)

另一個很紅的是"kaizen",這是在上供應鏈的時候談到的,是日文的"改善",但在這裡已經變成是一整套持續改善生產線或程序的策略。也不是什麼很特別的策略,但套上一個外來語的名字,聽起來就厲害很多了~


讓我想到高一生物課的時候,老師曾經提到的ER
ER會造成人類內臟脂肪累積,也會影響血糖濃度、引發慢性發炎、代謝症候群,造成肥胖,並增加血栓形成風險,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。但ER在人們的生活裡處處可見,聽了是不是覺得ER很可怕?

但其實這是個笑話,ER就是台語的椅子,而上述的病痛都是久坐的症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